日前,陕西省咸阳市政协呼吁加强新高考下农村考生志愿填报指导,引发舆论热议。这一呼吁道出了当下农村考生家庭的普遍焦虑——在“3+1+2”选考模式与“院校专业组”填报方式下,志愿组合可达数百种,复杂的规则和海量的信息让不少农村考生陷入迷茫。而高价志愿填报中介的出现,更让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村家庭望而却步。
为破解这一难题,帮助农村考生抹平志愿填报的“信息差”,湖南省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举措,一支支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“护航高考”服务队深入三湘四水,走进校园、村寨、社区,为偏远地区、农村学子打通政策解读与升学规划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“如何平衡兴趣与就业前景?”“提前批院校有哪些机会?”……在娄底市开展的“梦想起航”下乡活动中,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们走进山村学校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农村考生解读志愿填报政策。
考生家长在听完后,终于理清了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,有考生说:“原来45个平行志愿不是投45次,多亏老师们的讲解,不然真是一头雾水。”这样的“家门口”指导,不仅省去了农村家庭奔波咨询的路费和时间成本,更用专业服务驱散了家长们对高价中介的依赖。一位老农握着志愿者的手感慨:“你们来得太及时了,不然我真打算砸锅卖铁给娃找个‘专家’。”

长沙市教育考试院打造的“流动讲堂”,让党员骨干深入浏阳、长沙市望城区等农村中学,开展“政策解读+一对一诊断”服务。在浏阳市六中,专家成员以“志愿填报操作流程”为蓝本,详解“平行志愿投档规则”“志愿填报系统操作”等实操要点,700余名师生家长全程认真记录。在长沙市望城区二中,专家成员作招生政策解读公益讲座,将晦涩政策转化为“接地气”案例,近千名考生现场建立“志愿指导微信群”,实现“讲座结束、服务延续”,为1200余名农村考生量身定制志愿方案,被家长称赞为“家门口的高考智囊团”。
株洲市的党员小分队则走遍各区县高中,在茶陵一中举办的宣讲会上,教育专家用“五步填报法”拆解志愿填报逻辑,从定位成绩、筛选院校到匹配专业,一步步引导考生科学决策。互动环节中,考生们抛出的“偏远地区高校分数是不是更低?”“冷门专业好就业吗?”等问题,都得到了耐心解答。这场讲座结束后,不少家长表示:“焦虑少了,方向明了。”
湘西州创新的“三位一体”服务模式更显贴心。40个党支部联动开展“进学校、进社区、进村寨”活动,志愿者们不仅带来了最新的招生手册,还开通了24小时咨询热线。考生莉莉晚上10点打来电话,纠结于师范专业和护理专业的选择,值班专家结合她的性格特点和家乡教育资源需求,给出了中肯建议。“没想到半夜还能打通电话,老师们真是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了。”莉莉的母亲在电话里连连道谢。

在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,各市州还联动市场监管部门,打击志愿填报中介机构,对虚假宣传、违规收费等乱象进行精准打击,切实维护考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。
自湖南2021年实施新高考以来,省教育厅就组织发起了“湖南高考志愿大讲堂”“高考招生市州咨询会”等主题活动,走进各市州、各重点高中,面对面开展志愿填报指导服务,以解高三学生、家长的燃眉之急,提供最权威、最准确、最实用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。
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兰勇表示,未来,湖南将持续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公益服务活动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、多部门协同发力的方式,让更多农村学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升学服务。
责编:陈玮 编辑:邱梦
来源:湖南日报